不知道有没有人跟我一样,每天一上班就坐在椅子上,屁股都快坐出老茧,时常担心健康问题。 但一想到要去健身房挥汗如雨,身体就先喊起了累。 就没有坐着或者躺着,就能向健康靠近的办法嘛? 最好是像提肛那样,随时随地都能开展的运动,在臀部一提一松之间就能获得些许成功,并追寻到一丝慰藉。 我一直觉得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事儿,直到最近一篇科研论文的出现。 这篇论文被刊登在《iScience》上,来源是美国休斯顿大学的健康和人类行为学教授Hamilton。 这篇论文总结一下就是:“比目鱼肌上提”(soleuspushup)可以有效提高肌肉的新陈代谢数小时,即便是坐着的时候。 你可能之前没听说过比目鱼肌,它是人体600块肌肉之一,只占体重的约1%,位于小腿后侧,从膝盖下方到脚跟。 红色箭头标出来这块▼ 所谓的“比目鱼肌上提”,其实就是坐着的时候,双脚先平放贴着地板,肌肉放松,然后脚跟上提(脚的前半部分保持不动),当脚后跟达到其运动范围的顶部时候,脚放松,让其被动地回落。 有点点抖腿的意思,不过一般抖腿,都是悬停在空中不停晃。 这种抖腿抖一半,就“自暴自弃”的行为,个人认为可以称之为“emo式抖腿”~ 就像是下面这样↓↓ 如果激活得当,通过锻炼这块小小的比目鱼肌,能够调节血糖和脂肪。 这个应该比较好理解,人的所有生命活动都要消耗能量,而糖跟脂肪都是主要消耗的能量物质。 具体来说,举个栗子,咱们进行有氧运动时,为了给身体供给能量,会消耗肌肉里的肌糖原,但是肌糖原存储的糖有限,一旦“透支”就要从血液里获取血糖,来补充消耗掉的肌糖原,这样一来,血糖自然就下降了。 像有人长跑以后会晕倒,有的就是因为运动消耗血糖太多,低血糖了~ 但。。。这块肌肉就点儿大,锻炼它就能撼动身体的总能量消耗么? 的确,主流观点一直认为,特定肌肉占总体质量比例太小,他们的收缩运动不能改变能量消耗。但如果将局部氧化代谢效率提高到较高水平,并且维持、放大这个代谢过程呢? 科学家的目光投向了慢性氧化肌肉,慢肌纤维有很多特点,比如丰富的毛细血管,线粒体数量多,体积还大,蛋白含量也高,氧化酶活性好,甘油三酯含量高,氧化脂肪的能力远超快肌纤维等等。 这些特性让它更容易有效利用血糖和氧气。 而比目鱼肌就是实验的“天选之人”,从质量上来说,大约88%的比目鱼肌是I型慢速抽动纤维。对比其他腿部肌肉,它多了25%到40%的慢肌纤维。 科学家试了一下,发现真的有戏。。。 针对比目鱼肌的局部“锻炼”能让它主导的葡萄糖氧化代谢高于所有不活动的肌肉和其他身体组织的总和。 而且,比目鱼肌还不容易感到疲劳。 一般来说,肌糖原是为肌肉运动提供燃料的最主要的碳水化合物类型,而在肌糖原大量分解消耗的同时,肌肉会发生疲劳。 但比目鱼肌不太一样。 肌肉活检显示,比目鱼肌“燃烧”时糖原贡献最小,它更倾向使用血糖和脂肪。 就算你平时不健身,也可以进行长时间“比目鱼肌上提”,不会出现疲劳或抽筋、肌肉酸痛这类不良反应。 仔细想想,现在很多人都会每天坐在办公室里,忙起来板凳坐穿,长期静态下大部分能量需求少,全身氧化代谢低,时间久了容易有代谢性疾病。 现在实验发现,局部慢速氧化性肌肉的“锻炼”就能提高全身总能量消化率,促进新陈代谢,也许以后久坐族就能利用这个渠道,防止得一些代谢性疾病。 比如糖尿病、痛风以及坏血症等等,感觉还是挺有意思的一个研究~ 不过,在视频中,这位教授也说了一些局限性。 比如,目前“比目鱼式上提”都是在高度严谨的实验室条件里下操作,有很多具体的细节要把控,还涉及到一些专业设备。 也就是说,想要做到大家都能有效用起来的话,还得进一步做临床试验。 嗯,希望这位教授老哥加速努努力,让咱们坐着就能更健康的心愿早日实现吧。。。 *为了易懂,科普的地方还是简化着来说了哦,毕竟不是写科研论文嘛~如果大家成功被勾起了兴趣,可以寻着资料来源来深入了解。 检重秤 http://www.setaq.cn/ ![]()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江北信息港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