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江北信息港

自媒体资讯干货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立即登录

如尚未注册?

加入我们
  • 客服电话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xjubao@163.com
  • APP下载

    江北信息港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江北信息港公众号

江北信息港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说一段东方市感恩河水的名称来历

2023-05-03 发布于 江北信息港

感恩河水长又长,龙江两岸舆地旺

文图/刚峰

#刚峰看东方#东方市有一条母亲河,名叫感恩河。感恩河民间也称感恩水,发源于东方县和乐东县交界的朦瞳岭,是东方县境内独自流入大海的最大一条河床。河床全长60.2公里,由东向西流经陀烈谷地直至感城入海。上中游为丘陵区,下游为平原,旱年枯水,流量为0.5立方米/秒左右。

此河为何名叫感恩河?感谁的恩?为何事而感恩?名称起源于何朝何代?史志上一直是个谜,不过我已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等我有空时再来慢慢揭开谜底。今天想说的是,这条名为感恩河的河水,在清康熙年间的《感恩县志》中,却披称为雨龙江(通志也称湳龙江),而民间直接叫九龙江。按民间族谱载,此江势头源于俄贤岭九峰山,似九龙奔海,是汉代在江入海口处置九龙县的堪舆依据。

按县志所载,此江有“七曲九龙江、五里感恩水”之说。意思是此江中上游在众山峻岭中拐了七道弯,蜿蜒绵亘如龙盘桓七曲溪,然后到感城镇宝上村附近,才开始由东至西,沿着感恩平原平坦宽阔地流入县门港入海,正好有五里之长,故被称为“五里感恩水”。

从古志记载中便可得知,感恩河之名得于五里感恩水,它的名称来历的故事应该就发生在这雨龙江下游宽阔的五里感恩水之内。而这五里之内感恩水两岸的村庄,基本上都是汉村,因此,隋大业三年,全国重新置县,将汉代置的九龙县更名为感恩县,其名称来历因此与“征黎”无关。五里感恩水两岸,土地肥沃,是汉代以来农耕文化的典范之地,孕育了丰富的“耕读传家”儒家文化。且感恩之词也源于汉词不是黎语音译,隋朝将九龙更名“感恩”置县,充分的佐证了感恩水两岸早已有了汉村,实行农耕。可惜的是,目前感恩镇可供考察的杨、麦、苏、陈、胡等大姓村庄族谱,均是明朝以后迁入的汉人。宋朝之前的汉姓村庄哪里去了?一直成为迷!这个谜有待于我以后再仔细考证,推出我的解密。

五里感恩水两岸,因处在堪舆宝地,成为明清以后,迁感始祖开村立基的作据。从感城镇的入学村到宝上村苏姓,再到不(布)磨村的张姓,可谓是人文荟萃。仅明朝感恩县出来的七位举人,不磨村就出了一对父子举人。感恩水两岸,仅明清两代的贡生,就占据三分之二。感恩八景中就有“龙江垂钓”“蛋村烟雨”“东臬玩月”“碧沙回流”四景,关联着五里感恩水。

因此,“重振感恩古邑千年古城雄风,打造岛西明珠人文旅游名镇”,建议东方市与感城镇相关部门,应该对五里感恩水,进行河道的生态等修复。重建四宜亭等人文名胜,使之恢复感恩古城,唐宋时期作为中原文化落籍海岛的琼崖古西驿站的枢纽地位,而成为海南岛环岛旅游线路,衔接三亚至儋州与海口的一个重要驿站!


瑜伽培训 https://www.yurenyoga.cn
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 江北信息港
    1970-01-01
  • 江北信息港
    1970-01-01
  • 江北信息港
    1970-01-01
  • 江北信息港
    1970-01-01
  • 江北信息港
    1970-01-01
  • 江北信息港
    1970-01-01
江北信息港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Get最新资讯

相关分类
热点推荐
关注我们
江北信息港与您同行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客服邮箱:xjubao@163.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江北信息港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江北信息港 X1.0@ 2015-2020